|
从理论到实践:耳鸣研究新进展-2006年国际系列耳鸣学术报告会会议报道
--------------------------------------------------------------------------------
www.chineseaudiology.com 学术活动 2006年11月20日
金秋十月,由加拿大微迪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加拿大微迪数字听力语音技术实验室独家赞助,解放军总医院(301)耳鼻喉科、解放军总医院(301)耳鼻喉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联合主办,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中国办事处,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社和《中国听力学网》协办的2006首届国际耳鸣学术报告会在成都和北京两地分别成功举办。
这是近年来国内首次高水平、大范围的耳鸣研究专业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议,来自美国的著名耳鸣研究专家、耳鸣习服疗法创始人,Pawel J. Jastreboff教授和Margaret Jastreboff教授、以及国内外各地的耳鼻喉医生和听力学的专家学者二百多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其中四川省医学会、四川省中药研究所给予了本次会议大力支持。与会专家带来了他们在耳鸣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他们在临床上应用的最新技术和经验,极大地促进和扩大了听力学和耳鸣领域研究的国内外交流和沟通。
大会以专题报告和互动式讨论的模式进行,让大家畅所欲言,百家争鸣。学术交流涵盖了耳鸣研究领域的流行病学调查、耳鸣的病因学、发病机制研究, 耳鸣的基础实验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耳鸣临床诊断技术新进展、耳鸣治疗案例分析、耳鸣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的中医辨证施治,耳鸣声学和心理声学研究等方面内容。
Pawel 和Margaret Jastreboff教授夫妇分别做了《耳鸣神经生理学模式和耳鸣习服治疗:从理论到临床》和《耳鸣声音治疗法》的专题讲座。虽然国内学界对习服治疗法并不陌生,但是与Jastreboff教授直接对话、分享其多年科研成果,这在国内尚属首次。Jastreboff教授精辟地阐述有关耳鸣的神经生理学模型的重要基本点:在临床众多的耳鸣病例中,除了听觉系统之外,脑的其他系统——特别是自主神经系统和边缘系统与耳鸣的产生及声诱发神经活动有关;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部分持续的、过度活动与耳鸣引起的行为表现高度相关;脑的不同系统之间的功能联系的形成及调节依据条件反射的原理;通过引起并维持上述反射,有可能去除耳鸣引起的不良影响并改善病人对声音的过度敏感。并强调习服疗法是基于耳鸣的神经生理学模型而提出的治疗耳鸣的实用方法,包括解释咨询和声音治疗,其关键点是:关注每一个病人的问题,要避免消极的解释咨询。避免处于非常安静的环境中、双耳配戴专业发声装置。耳鸣习服疗法是一个治疗耳鸣且改善病人对声音的过度敏感的、有效率达80%的方法。
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何刚教授介绍了卡马西平和掩蔽疗法治疗耳鸣的临床对照试验的结果,由于目前还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耳鸣,对于耳鸣的效果就难于进行评定分析并报道。该研究根据病人的主观评分结果来评定耳鸣的治疗效果,显示出较好的效度和信度。研究认为卡马西平是对听通路上的异常兴奋灶进行直接抑制而达到治疗耳鸣效果的,噪声掩蔽则是通过生物反馈机制抑制了异常兴奋灶的过度兴奋而达到耳鸣治疗效果的,它们并不能达到消除引起耳鸣的异常兴奋灶的作用。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十分简单易行,不需特殊仪器设备,未发现严重副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缓解耳鸣,值得临床应用和观察。
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熊大经教授则从中医的角度论证了耳鸣系脏腑经络失调,气血失和,循经反映于局部之全身性疾病。并介绍耳鸣与脏腑、经络等的关系;通过中医的辨证法,将耳鸣分成六类:外邪侵袭、肝火上炎、痰火郁结、气滞血瘀、肾脏虚损、气血亏损,不同的主症应采取不同的治法。将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让与会专家对中医治疗耳鸣有了崭新的认识。
由于耳鸣的病因复杂,没有理想的耳鸣动物模型,目前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方面很少获得耳鸣生理学的令人信服的基础证据。对此泸州医学院黎万荣教授以《耳鸣的动物模型研究》为题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报告中讨论了三种建立动物模型的方法各自的历史和特点:听觉外周手术破坏法,强噪音法,水杨酸制剂法。总结出耳鸣动物模型研究的真正难点是:现在无好的客观指标来反映人的耳鸣特性,也无法获得动物对耳呜作出的主观的、有意识的表达和反应,在耳鸣的客观评价方法以及耳鸣的动物模型研究方面还需要更深入全面的工作。
北京301医院耳鼻咽喉科的王洪田教授做为国内最早开始研究耳鸣的专家,在大会上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在耳鸣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他们在成功建立有行为反应的耳鸣动物模型基础上,使用了正电子发射性电子计算机扫描断层仪(PET)等影像检测技术,观察和分析不同耳鸣患者听皮层因各种试验条件诱发的神经活动。他认为耳鸣是与心理因素相关的一种症状,个体间对耳鸣及其心理反应(紧张、焦虑、抑郁)的处理应对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所以耳鸣应采取个体化诊治模式,并强调了耳鸣全面评估和诊断测试在耳鸣康复治疗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宋为明教授在其《微透析在耳鸣发生机理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中阐述了微透析(Microdialysis)技术是将灌流取样和透析技术结合起来并逐渐完善的一种新型生物采样技术,可在麻醉或清醒的生物体上使用,特别适合于深部组织和重要器官的活体生化研究。目前已成为实验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化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以透析原理作为基础,通过对插入生物体内特定部位的微透析探头在非平衡条件下进行灌流,物质沿浓度梯度逆向扩散,使被分析物质穿过半透膜扩散进入透析管内,从而达到活体组织取样、分析的目的。对各种耳鸣模型动物在活体状态下进行微透析,联合 HPLC-电化学等检测技术,可以研究耳鸣时听觉通路神经递质的释放情况,研究氨基酸类、单胺类等神经递质在耳鸣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听力中心孟照莉医生也通过对临床病例的报道,在大会上讨论了全面完善的听力学及耳鸣评估的重要性。她认为选择合适的病人是耳鸣掩蔽结合心理治疗成功的基础。耳鸣治疗需要一个客观量表来全面了解病人耳鸣情况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她们听力中心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报道中显示该量表能真实量化出患者耳鸣的严重程度,以及耳鸣反应对其生活的影响。她认为耳鸣掩蔽治疗结合心理咨询,能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加拿大微迪数字听力语音技术实验室在大会上发布和介绍了最新的听尼特TM(TinnitestTM)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该产品是世界上首台及评估、测试、诊断和康复治疗于一体的高科技数字设备,是基于PC个人计算机而设计、研制的,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加拿大RWM微电子技术兼微迪听力与言语实验室听力学家邹凌在会中针对听尼特TM(TinnitestTM)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进行了全面介绍,从产品的研发背景、技术优势以及操作流程方面做了系统的讲解,展现了听尼特TM(TinnitestTM)在耳鸣诊断、测试、评估、治疗的先进性和可靠性。高级工程师蒋一宁则从产品设计、开发方面详细阐述了数字技术在设计听尼特TM(TinnitestTM)中的应用。充分展示了听尼特TM(TinnitestTM)做为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高科技产品的特点。
参会的各位专家都给予听尼特TM(TinnitestTM)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极大的关注,Jastreboff教授评价听尼特TM(TinnitestTM)是目前全球最完善、最精确的耳鸣诊断测试设备,听尼特TM(TinnitestTM)便捷地设置各种声音音源,其频率和强度的精确度都远超过普通听力计的水平,达到了1Hz和1dB。相信听尼特TM(TinnitestTM)能极大的推动耳鸣的临床康复治疗工作,为患者提供准确有效的测试结果。此外,听尼特TM(TinnitestTM)还提供了详细的耳鸣问诊表、评估表和非常完善的康复手段。王洪田等专家也认为听尼特TM(TinnitestTM)耳鸣综合诊断治疗仪能对耳鸣进行准确客观检测,确认耳鸣这种疾病的客观存在,并量化耳鸣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大量的信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每位病人制定个体化方案。听尼特TM(TinnitestTM)还能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为患者提供咨询,帮助患者更好的理解耳鸣,树立信心,配合治疗,从而更好地发挥了疗效。听尼特TM(TinnitestTM)的出现将为广大耳鸣患者带来了一个高科技、有效的诊治方式,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又一先进的手段和诊断治疗平台,它的应用前景将是非常广大。
本次国际耳鸣学术报告会,搭建起一个耳鸣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以及国内外学者间合作、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现近年来耳鸣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展,提高了我国在耳鸣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水平,规范了耳鸣诊治程序,促进耳鸣临床工作在全国范围的开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