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2|回复: 0

戴上人工耳蜗,听懂比听见更重要

[复制链接]

26

主题

32

帖子

32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32
发表于 2017-11-2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丹丹淘淘2016 于 2017-11-2 14:19 编辑


       最近,不止几个朋友问我:植入人工耳蜗后,是不是就能马上听见声音,进行正常的交流了?想来这是困扰大家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结合了自身的一些情况和感受,写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简单的来说,如果人工耳蜗手术成功的话,听见是毫无疑问的,要不咱们费那么大劲儿手术干嘛!      
       但是可但是,这个听见并不代表能够听懂。举个小例子,就像面对一门陌生的外语,有人和你说的时候能听见吗?能!听懂什么意思吗?不懂!
   
    戴了这么久的人工耳蜗,首先要正视人工耳蜗是一个电子产品,和奇妙复杂的人体正常耳蜗相比,被仿生开发的功能仍然有限。其次,二者之间的工作原理也大不相同,人工耳蜗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从而产生听力;正常的耳蜗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生物电信号刺激听神经,产生听力。看出差别了吗?不要小瞧 “生物”这两个字,人类的科学想要到达到如此完美的仿生,路还很长。
   
    下面就结合我自身的情况,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如果有不当的地方希望能有专业的“大牛”指正,同时也欢迎更多的朋友参与讨论。

       有些之前戴过助听器的朋友或者语后聋的朋友会说,怎么听到的声音和以前不一样了!助听器的工作原理,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扩音器,会将正常的声音放大数倍,从而感知声音,而且受产品本身功能的限制,其听到的声音范围相对较小,比如,水滴的声音、脚步声等这些常常是助听器听不见的,而人工耳蜗会让我们听见更多的声音,对于语后聋的朋友这种声音上的差别则主要体现在耳蜗的人工和天然这两种质的区别上,总之,无论那种情况听到的都是新的声音,同样需要我们去慢慢适应、接受、对应和理解认知。

      就像躺在床上十年没有走过路的病人一样,通常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肌肉萎缩想象,当TA再站起来的时候,可能走路都没什么力气,更不要说跑了根据生物学“用进废退”原理,在经过了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荒废后,那些和听说有关的器官、肌肉组织、神经元等功能不可避免的也会发生退化,对人工耳蜗使用者来说,这种现象最直观的表现是在日常的“快速的”语速交流中(因人而异,常常有人在表达的时候会出现气短、嘴痛、舌头僵硬等现象),这对每一个人工耳蜗使用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是需要康复锻炼才能跨越的障碍。

       人工耳蜗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利用某种科技重建了耳蜗,我们的耳蜗功能,植入了人工耳蜗后,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系统的康复训练去促进那些和听力相关的功能和部分的恢复。首先是听,我们耳朵的听力恢复,适应着去听那些新发现的声音,并一一对应,理解每个声音的意思,用大量的康复训练,来刺激相关的组织器官,煅炼和恢复我们的听力的能力,其次是理解,因为长时间的听不见或者听不清,只能靠听慢速的说话来补偿听力上的这部分缺失,大脑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即使我们戴了人工耳蜗,正常人有时候说得快一点,我们的大脑还没来得及反应和处理呢,人家都说完了。这种现象也不需要紧张、焦虑,那么多年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这种慢语速的状态,总得重新给个适应的过程不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由简到难的过程,不断的让大脑适应正常人的说话的速度,让自己的大脑能够分析出说话的内容,也就是适应快速说话的反应并且能够听得懂。

       所以,那些对人工耳蜗感兴趣的朋友特别是那些刚开机的蜗友们,要对人工耳蜗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不是每个人都会开机秒懂的,听见听懂需要一个长期的适应和学习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定会发现与之前相比听力和表达上要好上很多,在和正常人交流的过程中基本上可以用正常的音量、音速完成,我现在跟家人以及外面的人交流已经比较正常了,基本上不会因为上述原因引起交流障碍,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积极的做好语言康复,在听力水平慢慢渐入佳境的同时,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希望所有的人工耳蜗朋友们能够听得更好,生活也更美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1-3 08: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