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91|回复: 33

请尊重“听不见”的那一群人——一位重听人的呼吁

[复制链接]

645

主题

4270

帖子

4311

积分

vip会员

积分
4311

才华横溢奖

发表于 2005-6-4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TRONG><FONT color=#000080>作者: 剑轻扬</FONT></STRONG></P>
<>   我是一个重听人,现实社会中生活在健听人中。十二周岁因病致聋,现在说话的能力还很好,有配戴助听器。重听是医学术语,指听力损失程度较轻的聋,生活中主要使用口语,社会价值和生活习俗倾向于普通主流社会的聋而不哑的人。我对听障群体的认识,更多的是在网络上的交流所得到的,还有就是和听障网友会面时看到他们现实中的一面。和我的听障朋友有了各方面的交流后,让我对听障群体有个客观的认识。我所知道的,用字敲下来,希望大家能对听障群体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能公平的看待这个群体,而不是带着异样的眼光和异样的思维看待我们。因为,我们除了听力缺陷外,我们的四肢、思维是正常的。也就是说:除了听,我们什么都能做。</P>
<>    网上也有听障人自己创建的网络社区,比如“聋人在线”等,设计风格和技术含量完全可以和优秀IT从业健听人媲美,大家如果对听障群体想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可以进去交流。我们听障人由于自身缺陷的原因,对网络依赖度相对来说比较大,这也是听障大学生多从事IT行业的一个原因。许多听障人在网络的交往中也找到相爱的一半。网络中的聋人社区有很多优秀的听障人,其中不乏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的听障大学生。我们听障人在网络上的表现和健听人是一样的,因为网络正好弥补了我们的缺陷,使我们很好地交流和获得信息。
<>    大家也许注意到一个问题:现在媒体上常有聋哑偷窃团伙落网或犯罪的新闻。其实这方面的事情只是少数听障人所为,他们一般都成长在中西部不发达的地区,所受的教育也是有限的。又由于那些听障人所受教育有限和自身的原因,不能很好地找到工作,从而在现实生活上存在困难,又对法律无知和存有侥幸心理,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现在的中国,大概估计听障群体有二千万多人。所以大家不应该看到一些聋哑偷窃团伙落网或犯罪的新闻时,就对整个听障群体存有偏见。如我等许许多多的听障人,都在靠自己的智慧、勤劳、汗水正当有尊严地生活着,我们也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在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    当你走在街头或商场等公众场合时,有否看到打手语的听障人呢?一些听障人出生时听力便很差了,难于获得语言的能力,所以只能靠手语进行交流。手语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很美很优雅的语言。你不要对手语感到好奇,因为许多听障人在相互交流时,手语是一种便捷快速的交流方式。你如果能懂手语的话,你也可以和我们会手语的听障人交流。当你带着真诚的心和我们交流时,你能体会到:我们是善良的,我们是快乐的,我们是聪明的,我们也一样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你不会手语想和我们交流的话,你可以写字或用手比划一些简单的手势语言。
<>    对“聋人”一词的称呼,自古便有歧视的因素,认为耳朵不好的人多是累赘的。所以以前不管是多优秀的听障人都不能上大学,都不能当普通的公务员。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听障人在相互交流上便利了许多,比如短信、网络交流等。希望大家在称呼我们听障人时尽量不用“聋人”或“哑巴”一词,而改用“听障人”、“弱听”、“耳朵不好”等称谓。
<>     经济能力许可的听障人会选择配戴助听器或植入电子耳蜗等提高听力的方式,这些方式的使用是不能跟健全的耳朵相比的,因为技术总有一个局限性。小孩天生或很小就耳聋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就诊,科学地检查小孩的残余听力,因为小孩阶段是学说话能力的关键时期。
<>    我们听障群体需要尊重,需要平等地参与社会的进程。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体会到很多的不便,如坐公交汽车火车等没有到站字幕报道,还有电视上字幕也很少,使我们不能和健听人一样公平地获得各种信息,这是社会需要改进的一个体现。
<>     当我聋的时候,正是黄金时期,由于家贫和父母没有文化,我不能及时地获得治疗和康复的机会。但现在的我没有一点怨恨了,苦难是人生的一部分,没有经过苦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每一个听障人的背后都有父母的眼泪、父母的艰辛愁苦。能培养出对社会有贡献的听障儿女的父母是伟大的。
<>    看到我这些字的健听人,如果你们身边有听障人的话,希望不要把他们视为异常的人。请给予你们的理解,请给予使我们公平地参与社会工作的权利,我们除了听力不便外,别人能做好的,我们也能做好。</P>

1

主题

27

帖子

27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27
QQ
发表于 2005-6-5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自已做好了,不必呼吁,便自有跟随的目光!

68

主题

1184

帖子

119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196
QQ
发表于 2005-6-8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也碰到了,许多健听人看不起聋人~~

117

主题

997

帖子

100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000
QQ
发表于 2005-6-9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得到人家尊重,首先你要给自己争气,而不是口口念叨要得到尊重
只有一颗热爱生活,积极上进的心才能得到听人尊重,也会认可你
而且有时我们聋人本身跟听人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所以更需要我们去弥补这个差距
不如先主动去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态度及看法
我要简单的爱情 简单的生活 简单的快乐

82

主题

1168

帖子

1176

积分

高级会员

沉默~无言~微笑~弯腰~简单~平凡~

积分
1176
发表于 2005-6-9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自己的路。。。我们重听人本来听不见。别人说了白说。。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空虚。。。
大灰狼拖着长长~长长的尾巴,我就是在骑着车“长长~长长的上坡”。

24

主题

535

帖子

5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536
发表于 2005-6-14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按照楼主说的:“重听是医学术语,指听力损失程度较轻的聋,生活中主要使用口语,社会价值和生活习俗倾向于普通主流社会的聋而不哑的人。”

我认为我不属于重听人群,从来都不属于。我三岁失聪,听力就不是损失程度较轻的聋,而是损失程度非常严重的聋。以至于别人在我的耳边大声叫喊,我都很茫然,不知所措。(左耳低频100分贝,高频丧失;右耳完全丧失听力)。

但我偏偏说话非常好,从小就保持着说话的能力(我母亲说我失聪之前很早就会说话,说得非常好),所以我与人交往不需要手语,口语(普通话、广东话)就足够,广东话是我的日常语言。在我进入社会工作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健听人的社会中,交往的朋友都是健听人。从这个意义上,聋人在线的很多版主和管理员把我划归为重听人。

可是我自己觉得单纯说我是重听人是非常不公平的,从听力损失的角度来说,我是聋人。所以我个人是不想跟这里很多重听人相比的,本来我们站的起跑线就不一样。
云在青天水在瓶。。。

31

主题

375

帖子

37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76
QQ
发表于 2005-6-14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你说话好,那你是怎么“听”话的?
酒饮诗狂啸傲且随今日景 花晨月夕风光仍如昔年春

198

主题

2564

帖子

2571

积分

vip会员

积分
2571
发表于 2005-6-15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纤草青青,他们失去听力的原因有各种各样,主要有四种人:1、有的人听不到,但说话很好;2、有的人听得到,但说话不行;3、有的人听的到,说话也好;4、有的人听不到,说话也不行。你属于第一种。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从小到大一直读普校,毕业了也一直在听人圈子,几乎没有碰到手语族聋人。他们群体的定义还没正式定下来,主要有几种称呼:重听人、口语族聋人、普校聋人、听障人、半聋人等。看你自我介绍,再加上你的夫君是听人,判断你目前的主要沟通方式是口语,不是手语,所以把你划入口语族聋人,尽管你也会手语。
广州新聋人沙龙俱乐部欢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高技能听障朋友,群号:21575915

24

主题

535

帖子

5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536
发表于 2005-6-15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叶长笑”:我是靠读唇来“听”的。

我有一个弱点,就是如果你不让我看到你的嘴唇,那么我戴着助听器也会不知所措。

所以我不爱打电话,因为我看不到对方。我打电话只跟自己最熟悉的人打,比如爸爸妈妈、哥哥妹妹、老公,还有就是好朋友。并且一般都是我一个人在不停地说,因为对方能听懂我说什么。我自己就不管对方说什么了,告诉对方发个手机短信给我就挂电话。
云在青天水在瓶。。。

24

主题

535

帖子

5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536
发表于 2005-6-15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灰人”:

我觉得“口语族聋人”这个定义还是比较准确的。毕竟我的听力不能用“重听”来形容。

我在去聋校做老师之前,一点都不懂手语,学会手语是为了跟学生交流,给学生上课。我和同事交流的方式还是口语。现在我离开聋校已经四年了,手语也几乎忘光了。:(没办法,生活中我不需要用到手语,不用的后果就是忘记。。。但看到别人打手语,我还是能想起一点点。
云在青天水在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4-10 10: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