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4-25            中国聋协
问题:
我是听人不会手语,我愿意与聋人朋友笔谈交流,但是感觉笔谈中沟通地很费劲。
回答:
聋人是听力因先天遗传或后天人为因素而受损的残疾人,也叫听力障碍者,简称听障人。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中,全国大约有2075万听障人,包括弱听、重听、老化聋等。
一、克服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积极与外界交流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指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听障人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个特殊人群,由于受到语言交流的不畅通,基本生活在比较狭小的小群体范围内,大多数聋人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从事工作后,虽然与外界接触的范围比在学校时大了,接触到的人比在学校时多了,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因语言交流障碍而导致听障人的心理障碍问题却愈发突出。 虽然努力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和运用各种交流手段与他人交往,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作为身有不便的聋哑人来说,尤其希望被主流社会接纳、理解和尊重。但事实有时却总不能让他们如愿。
首先从人际交往的特点来看,一方面在交往的过程中,聋人的方式相当直率,由于表达习惯而培养的思维,比较直来直去的表达,没有注意到现实里人际关系的复杂。当碰到这样的情况时,不知道什么面对,总是选择躲避和逃避。
另一方面,聋人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带有较多的理想化色彩,因为自己比较直,而且在交际习惯上常常以理想的标准要求对方,比如觉得自己说了什么,请对方一定要马上回复,或者由于自己的敏感,觉得别人可能是看不起自己,所以一时什么样,很容易让自己失望,而且在失望中让自己的心态受到打击,更不愿意积极的与人交流。
听障朋友们非常渴望友谊和交往,有着人际交往的迫切需要,但受到交流上的障碍,始终不能有效而畅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特别是遇到一些难以言表的委屈和打击,更觉得有苦说不出、有苦没人说,而只能深深埋在心底,长期的积郁,再加上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与健康人群相比,听障朋友们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感更强,容易在交往受挫后引发心理障碍。
二、培养良好沟通习惯,积极融入社会交流
在心理学上,语言是社会现象,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的过程,这既包括说话,也包括听懂别人讲的话,还包括写字与阅读。
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言语分书面言语,就象我们听障人笔谈的形式,还分对话言语,听或说方面这个是听障朋友们的弱项。
当我们想问题的时候,在心里所想的是内部言语,就是不出声的言语。正常人在思考的时候,就好象是自己在对自己说话,进行思考,包括我们自己也是心里边想边思考。在这个过程里,因为内部言语不需要表达,速度是比较快的。想一个问题很快,把想的表达出来,一句一句的说,时间就要花的多。所以,有时自己觉得问题想明白了,说的时候又说不明白了,这是因为说的时候需要一层一层地把问题的各方面说清楚,这就会暴露出思维不够严谨,或者没想透。
所以,我们要把内心想的,也就是这内部言语转化成交流的语言时,就需要培养思维的严谨。
而这点,聋人朋友要特别注意,听不见是个客观情况,什么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则是需要培养理解与表达的能力的,理解别人的话,恰当的表达非常重要,当做到这点时,听人朋友们会愿意交流的。
作为听障者,和听人们交流是很不容易的。正如上面的问题所述,我看到聋人上大学而拍成电影的周婷婷的故事,她的一篇文章也提到过这样的看法:一方面,自己最好是有良好的口语基础、看话能力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听人也必须了解如何与聋人交流,以适应他们的需要。听障人因为听力的障碍,如何尽快地和听人沟通,广交听人朋友,也是听障者们如何适应当今的主流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的,据说是上海申奥时培训志愿者用的,大家可以看看,平时也表达出来,请听人在理解我们的基础上,坦诚相待的交流。以下是听人与聋人朋友交往的礼仪:
(一)、在社交场合,如有聋人朋友在场,请以信任、友好的心态和表情面对他们,消除他们自卑、戒备的心理,对于聋人朋友特殊的困难要给予及时的帮助。
(二)、在当今信息时代,聋人朋友也在广泛地使用手机短信进行社交联络,我们给聋人朋友发短信要注意语言的言简意赅和文明礼貌用语。
(三)、与聋人朋友交谈时,应微笑地提前打招呼,多注视他的眼神和手势,如看不懂他们的手语,可进行笔谈。
(四)、与聋人朋友交谈时,尽量直截了当、避免用悔涩、幽默或说反话等方式与他们交流,免得引起误解,诚恳仍然是与聋人朋友沟通的根本。
(五)、志愿者如用手语与聋人朋友交流,请注意打手语的准确性和表情的配合,比如说“等一等”和“活该”的手语,打得不准确就容易造成误解;这两个词的手语所配合的表情也大不一样,要表达“等一等”时一般面带微笑,而表达“活该”的手语,肯定是生气、愤怒的表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