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13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文------请看下文
上文简单说了助听器的分类,本文继续就助听器的第二分类展开技术分析与讨论。话说,我将上文的助听器第二类描述为模拟机+固件,模拟机就是接收模拟信号的,在这里我们指声音,然后通过模拟机把声音转换为声音数字量。固件在这里比较宽泛。先来解释一下固件的概念。固件通俗地说就是固化的软件,嵌入在某类的芯片里,和硬件在一块,我们看不到,但是提供硬件功能,有时也被化为硬件,但是它确实是软件,为了区分这个,人们习惯地称他为“固件”。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还有几个技术名词,下文可能也有用到,1.模拟与数字的相互转换2.数据信号处理(DSP)3.单片机芯片(包括DSP芯片,ARM芯片,STM芯片),想深入了解的可以搜索,不想了解的可以略过。但是请注意下3种的这类芯片价格。这可是你关心的。
通常我们说的助听器应该是这一种,见下图。
助听器数据单元模块
这种助听器因为采用了助听器的专用芯片,往往价格不菲,但是细看这个助听器结构,他的贵就贵在声音处理控制模块这部分,也就是DSP芯片上。那么我们不采用国外专用的助听器芯片,而采用国际通用的,比如DSP TMS320C5416,自己开发电路设计,那么助听器的价格将会质的下降。实际上国际上助听器专用芯片使用也大都是研发助听器芯片的专用厂家,外包使用都要收专利费,受专利保护,价格也可能不便宜,国外采用的都不多,如果我们从助听器价格上考虑,我们也会弃之不用。
说到这里,那么第二种助听器的变体就产生了。声音信号处理单元采用通用的DSP处理芯片,而不是国外专业的助听器芯片。只可惜的是国内还没采用,也没有生产。为了让你们拍砖,我们在这里称其为变体1。
另外如果真这样做,那么要从零做起,前期研发投入也可能不小,从研发到听力不好的人手上,价格可能也不会太低,但是相比的国外要低也可能不少。不过这样做,缺点也很明显,山寨嘛,你懂的。
除了上面所说,常规编程助听器和上面的变体1,因为采用助听耳机一体,考虑体积空间及占用,功能上也受到诸多的限制。
现在为了破解这种限制,我们把助听器声音控制处理的模块移到助听器外,制作成一个可以放在口袋的外设。助听器和外设控制分离,那么这样就有变体2,见下图。
设计的变形
|
|
生在这个世界上,头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向前走吧!多一分自信就多一分力量,多一份努力就多了一分到达成功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