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朱娜 来源: 哈尔滨日报
“自立者有志,自强者有力”。在南岗区士课街和国庆街交口处有一家远近闻名的“自强鞋匠”,店主宋红亮是位双耳重度神经性耳聋的残疾人。宋红亮通过苦学修鞋技术开起了一家修鞋小店,并免费将技术传授给需要帮助的人。三年来,他共收学徒17人,其中10人已学成出徒,独立开店当上了老板。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自强鞋匠”。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几乎被摆满鞋的鞋架,做鞋、修鞋的工具挤满了。双耳戴着助听器的宋红亮正坐在机器前,一丝不苟地修理着手中的皮鞋,中间的小过道上挤了五六个人,有等着修鞋的顾客,也有忙前忙后擦鞋、修鞋的“服务员”。
小时候患重感冒,造成听力受损
宋红亮告诉记者,他今年32岁,兰西县人,小时候一次重感冒后,听力突然下降,虽经过治疗,但仍未恢复听力。接受采访时,每当记者语速快了,宋红亮都会不好意思地要求记者放慢速度再说一遍。
“耳朵不好使了,我更要加倍努力,自食其力”,凭着顽强的意志,1996年,宋红亮考入哈尔滨市一所技校,进入一家工厂工作,可没过多久工厂倒闭了,从此,宋红亮走上了打工之路。烤羊肉串、收废品、卖菜、蹬三轮车送货,甚至“戳大岗”……20岁时,因车祸瘫痪在床的父亲尚未康复,母亲又患上了乳腺癌,上火着急之下,他的耳疾再度恶化,几乎丧失了听力,只能借助助听器与外界沟通。
记者看到,几乎每位来店里的顾客都知道宋红亮耳朵不好使,个个都放大声音,慢慢跟他说话。
宋红亮说,由于听力不好,无法与陌生人交流,最难的时候,家里只剩下5角钱,他和爱人买了一个馒头,一人一半分着吃了,算是晚饭。“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靠自己的努力生活下去”,经一位老乡介绍,宋红亮认识了一位做鞋的师傅,苦心学习三个多月,爱钻研的宋红亮掌握了一套修鞋、改鞋、做鞋的手艺。2008年3月,宋红亮的修鞋小店开业了。由于宋红亮人憨厚,技术又好,很快得到居民的认可,大家都愿意找他修鞋,小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日子好了,希望帮助有需要的人”
“我的日子好起来了,我希望用我的所长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宋红亮决定免费教授残疾人学修鞋技术,大家听说这个消息后,纷纷上门拜师学艺。让宋红亮没有想到的是,前来拜艺的人中,不但有残疾人,还有不少农民工和普通市民。宋红亮说,他把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不但教他们擦鞋,还教他们修鞋、改鞋、做鞋,整套技术学下来需要6个月,最多的时候6个人一起跟他学艺,屋子都快装不下了。“你看,这4个人就是我现在教的学徒”,宋红亮指着屋里忙前忙后的4个男子对记者说,他们中有强直性脊椎炎患者,有失聪的残疾人,有特困家庭的普通市民,还有一个人从齐齐哈尔跑来跟他学艺。“其中一人刚兑下了一家修鞋店,马上就要开业了。”宋红亮自豪地告诉记者,三年来,他先后收了17位徒弟,已经有10人自己开店当老板了。
正在记者采访时,一位50多岁的阿姨进屋焦急地询问,鞋店是否能定做特殊的矫正鞋。这位张阿姨的女儿31岁,患有血管瘤,右脚踮脚,走路往外撇,普通的鞋不合脚,只能穿特制的鞋,可那家鞋厂关门了,眼瞅着女儿开春没鞋穿了。听朋友介绍宋师傅这里能定做鞋,她特意从道外赶过来。宋红亮告诉张阿姨,他可以做矫正鞋,并跟张阿姨约好了上门量尺寸的时间,张阿姨感动得泪水涟涟。原来宋红亮经常为一些残疾人制作特殊的矫正鞋,且从未收过一分钱。
临走时,宋红亮告诉记者,去年他用积蓄买了一套新房,以后再也不用租房子住了。宋红亮说,“只要别人有需要,我就会无偿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大家,让大家跟我一起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致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