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夏季去淮河源风景区(深山中)一寺院,探望一位多年前出家的忘年之交好友.在次闲谈之中好友给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几年前,好友在次外出化缘路过临县祁仪镇一村庄时,一位老农收到在东北沈阳上大学儿子的来信,可能老农不怎么认识字,便去求村长给他读信.
村长看完信后说:"你娃说他放假不想回来了,缺钱,叫你给他往卡上打800块钱过去."老农听了很伤心、生气.
好友把信从老农手中接过来朗读了一遍:"爹娘,您二老近来身体好吗?今去信想与二老商量一下,再有一个多月学校又要放假了,而那时家中早没有什么农活了,放假回去又不能帮二老干些农活,往返还要花几百元路费.所以这个假期我计划在校企打工,为自己下学期挣些学费.爹娘每天早出晚归,风雨中辛勤劳作,还要省吃俭用供应我上学,每当想起这些都会让儿寝食不安,现在儿只有努力用功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报答爹娘的养育之恩.这个学期儿又主动选修了一门专业,买了几本参考书,知道春季家里没什么收入向同学们借了200元钱,另外生活费也快没有了.希望爹娘想法往我卡上打点钱,如果能打800,儿很感激:可以在放假前把借同学的钱还了,如果家里钱不多爹娘不要维难!可只打600元生活费.等我假期打工挣到钱后,下期开学再还同学也行.......老农听后很高兴,当天就去祁仪镇打了1000元.
同是一封信,不同读法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效果.
呵呵.......现在想想其实我有时与大家讨论某些问题,就好比那村长读信,希望朋友们不妨姑妄听之,不必太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