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616|回复: 10

浅议纯聋人与重听人“二元化结构”的负面影响

[复制链接]

22

主题

41

帖子

42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42
QQ
发表于 2010-12-25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议纯聋人与重听人二元化结构的负面影响



摘要:本文以结合自己作为一个纯聋人的亲身经历,描述了纯聋人与重听人“二元化结构”的特点,比较纯聋人与重听人的优势与劣势,指出强调纯聋人与重听人“二元化结构”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纯聋人  重听人  二元化结构   贴标签



说到底什么是“聋”?又什么是“重听”?根据词典解释,前者是指“病证名。指听力丧失或衰减。”,度耳聋后者是指“听觉迟钝的表现”,属于轻度耳聋。在本文里所提到的“纯聋人”,笔者的理解是指听力严重疾病患者,又不能开口说话,又可称之为“全聋”或“实聋”。

有关学界并没有把纯聋人和重听人的区别开来,对这两者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认为只要是完全丧失听力或丧失部分听力,书面语统称为“听力残疾人”或“言语残疾人”,口语统称为“聋人”。从社交的范围来看,笔者认为听力语言残疾人的群体有三种:1、手语族纯聋人——只会打手语而不会说话;2、口语族重听人——会点说话而不会打手语;3、口语手语族重听人——既会说点话又会打手语。

在“聋人”或“聋哑人”一词大量使用之前,老弱病残尽管是弱势同类项,却并不是工青妇那样的制度性的群体划分,也很少把盲聋傻疯等等统称为“残”,很少使用聋人和正常人这样的二元结构。以原国务院副总理郭沫若为例,他青年时早就失聪,在其成名之前,也没有人把他看作聋人,只是和老年听力下降一样罢了。又如篮球明星姚明小时候也失聪,又有多少个纯聋人知道他是聋人呢。

随着我国民众观念、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在认知上摒除了“聋=废”、“残=废”的思维定势,却在纯聋人与重听人社交之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纯聋人——重听人”的二元认知结构,似乎产生了两个不同的世界。有些重听人不认同自己是聋人,喜欢自称为“听障人”,不愿和纯聋人来往,往往喜欢融入正常人圈子。而有些纯聋人也不愿意和重听人交往,喜欢搞纯聋人“小圈子”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导致“二元化结构”明显,有“天壤之别”之感。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聋人和重听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导致产生很大的隔阂。

给聋人贴上带有法律意义的标签,在法律上没有提到所谓“重听人”三字,重听人也被归并为聋人或听力语言残疾人。残疾人证虽然是自愿办理,但不办理就无法获得相应的关照,体制主导方以是否归位于分门别类等级化的聋人序列来选择关照对象和决定关照的程度,也就是通过残疾人证来确认身份和支持程度,这样产生了标签效应,会使人们把在重度纯聋人和轻度重听人那里产生的感受、形成的刻板印象转移到任何被贴上聋人标签的人身上。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我国现有听力语言残疾人2000多万,包括绝大多数是重听人。纯聋人听力受损比重听人还要严重,听不见声音又不会说话,即使戴上助听器也无济于事,如同摆设。重听人有残余听力,借助助听器完全能派上用场。纯聋人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就业遇到歧视,就是被“标签”的结果,而重听人呢,在就业方面总比纯聋人强多了,以“会点说话”绝对占了上风,避免了“带纸——用笔——写字”诸多环节的笔谈沟通的麻烦,省去了不少时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纯粹是为了享受税收优惠而只招会说话的残疾人。不少纯聋人聪明才智,在学历、技术、能力、水平、观念等方面不比重听人低人一等,但往往在和重听人面试中惨遭淘汰,纯聋人缺少了重听人所拥有的唯一“会点说话”的“敲门砖”,明显处于劣势。

有些有所思考的家长不愿意让失聪孩子去聋哑学校以纯聋人身份度过一生,坚持向重听人或正常人靠拢,甚至倾家荡产、全职投入到给孩子装人工耳蜗、语言能力康复之中。这使得一些家长不允许孩子办理残疾人证,认为残疾人证贴上“听力语言残疾人”标签对他们是一种歧视。我认识的一个重听人在著名装饰公司担任重要职位,待遇很高,我表弟和他是同事,我问过表弟公司是不是有个听力不好的人,表弟却说没有,原来表弟误把重听人同事当作正常人,重听人戴上助听器说话,淡化聋人身份,沟通是不成问题的。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我们都很难见到纯聋人的身影,偶尔见到重听人的身影,重听人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还是很小的。纯聋人在法律、政治、教育、就业和财富上都处于弱势状态,纯聋人的社会参与受到很多限制。

不管纯聋人也好,重听人也好,他们同样是听力受损,只是其受损程度不同而已,同样被社会鄙视过,在感受上是比较认同的。从哲学、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类离不开自我保护机制,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纯聋人和重听人的缺陷又是客观存在的,同样有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和实际上的不便。有的社会纯聋人反对不会打手语的口语族重听人担任聋人协会主席等领导职务,说口语族是假聋人,只有手语族聋人才有资格,甚至说把重听人并归正常人。他们不满的情绪是很正常的,不能视为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他们刻意强调聋人和手语文化,这都是“二元化结构”过度强化的一个表现。一旦以贴标签来区分纯聋人和重听人,就必然导致纯聋人群体和重听人群体对对方的意识强化,私领域的歧视转而为公共领域的歧视,这才是我们要反对的。要是过度强调重视重听人,忽视纯聋人的作用,必然增加纯聋人的被排斥感、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也会增加这些负面情况发生的概率。又要是强调“二元化结构”,也必然会导致纯聋人发展机会减少,空间缩小。

笔者接触过一些担任省、市聋人协会主席的重听人,他们压根连一个简单的手语都不会比划,笔者和他们沟通完全靠纸、笔来完成。笔者不禁感慨,不会打手语的重听人干部是怎么能管理好、服务好广大手语族纯聋人呢?又怎么能融入到聋人群众中去呢?因此,笔者认为担任聋人协会之类职务的重听人,应该学点手语,才能配得上聋人的“父母官”,到聋人群众中去,从聋人群众中来,既和正常人打成一处,又和纯聋人打成一片,在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里游刃有余,更好地了解聋人的情况、特点、需求等等,又更好地向上级反映聋人的声音,维护广大聋人的根本利益,促进广大聋人共享社会文明、社会发展的成果,减少纯聋人对重听人干部不会打手语不满的情绪,消除纯聋人与重听人二元化结构的负面影响,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文写得杂七杂八,请提出批评和意见,谢谢。

22

主题

236

帖子

236

积分

初级会员

无聊~~~~~~~迷茫!!!

积分
236
QQ
发表于 2010-12-25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就是喜欢向前看嘛!!!
         
         全聋人向重听人看,重听人又向弱听人和正常人看!!
     
         我还是喜欢向后看的!!手语书是买起了~~~会打手语的朋友也有了!!但是不在身边~~
        
                  我生活在正常人边身,一学手语他们就要笑~~~郁闷得很啊!!
        
         倡导全民学习手语才是~!!

2104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说真话 办实事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905

具有人气奖助人为乐奖

QQ
发表于 2010-12-25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说得很好!聋协主席需要经常面对面接触聋人,如果不会手语,是很难服务好广大手语族聋人的~~
进口、国产、海外耳蜗手术医院列表、品牌介绍、价格概览、咨询服务!详见:http://www.33erwo.com/html/zxhd/7290.html

60

主题

885

帖子

886

积分

等待验证会员

积分
886
发表于 2010-12-26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真好!赞一个.

1903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1421

灌水天才奖

QQ
发表于 2010-12-26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各级聋协的主席最好是会手语的重听人担当,如果是只会手语的纯聋人担当,那他在与残联其它协会和残联的职能部门沟通时就会居于不利的地位,不能更好地为聋人群体谋取最大的利益。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确实是以口语交流为主导,真正使用手语交流的圈子相对较小。
我们区的聋协主席就是手语族,我从他给我的名片上看到他同时还是区残联的副主席,但我感觉到他在区残联里的语言权似乎不高,我估计这种现象可能就是因为沟通上存在障碍造成的。你想,残联主席团开会时,他既听不见又说不出,全靠用笔交流,明显地就处于弱势,这恐怕也是聋人在残联中的真实地位较低的缘故吧。
个人见解,供大家探讨。

0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6
发表于 2010-12-27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极是。聋协主席最好由会口语和手语的重听人担任,才能更好地起到聋协主席承上启下的作用。纯手语族在残联面前是没有话语权的。

22

主题

41

帖子

42

积分

新人会员

积分
42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QQ:15649625
电邮:bs8022@sina.com。欢迎交流上述问题

417

主题

5492

帖子

5494

积分

钻石会员

有了聋人在线才会精彩!

积分
5494

助人为乐奖

发表于 2010-12-28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说法是很好的,支持v!
http://blog.sina.com.cn/rdyf 点击此处查看本人的博客

44

主题

890

帖子

890

积分

高级会员

Happiness is a form of courage

积分
890
QQ
发表于 2010-12-29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LZ写得很精辟,把纯聋人与重听人的区别写出来,认识到位,还能把群众对我们听障人的看法写出来了。。

   不过有一点地方LZ忽视了,就是不会说话又不会打手语的这些人,他们是存在的。这一点不否认吧。还有比较特殊的,其实听力很好的,但喉咙存在什么问题,也就是说喉咙哑了不好说话,它还能打手语呢。

   群众对我们这类人的思维定势很难改变的,而且这种思维非常可怕的,比如有的人说富二代,官二代,90后等等,想必大家都知道吧。还有一个是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问题,大家记得“十聋九哑”这个成语,过去传统观念很淡薄,对我们这类人有很强烈的歧视和排斥感,而且比现在时期的更厉害些,把对这类人的形象慢慢积累下来了,就造成了“十聋九哑”这个成语。重听人归类到聋人,甚至把耳背的归类到聋人,这一点我不赞成的。聋人是什么概念,大范围的概念或者是总体的概念,大家想出来的是总体的概念,就想到公务员,老板,教师等等,下面的细分类的什么人,比如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个体老板,代课老师,大家不会去想到的。总之,他们对我们的看法,就像戴着有色眼镜一样去看着我们,只好说“聋人”。
   
  老实说,其实我不想把聋人和重听人分开来,我对他们的称呼叫“听障人”,不管什么场合什么时间,甚至在聋人在线里,我还是说“听障人”。注意一点,残疾证上没有写聋人,而是写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这称呼,希望大家来传达,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靠我们的力量去改变,而且要改变称呼的坏习惯,不要说自己是聋人,搞的别人知道你是聋人,就不知道你是听障人了。
    大家记得去年台湾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吧,台湾人这点很聪明,很人性化,不叫聋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了。倒是在我们国内,很多人说它是聋人奥运会。还有什么聋人协会,什么聋人聚会,聋人在线,叫听障人协会,听障人聚会,听障在线,这样大家有好的口头习惯,所以这一点要改变!

   楼主说了搞小圈子化,物以聚类,这点我非常赞同。不止我们听障人也有,其他人也有,比如办公室文化中也会造成小圈子,亲戚之间也会造成小圈子。这小圈子是固然存在的,听障人之间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背景,还有地域因素,就形成了小圈子。想要形成大圈子很难了。按照80/20定律来说,每个人有自己的朋友,在所有朋友中,百分之二十是真正的朋友。
   
   看了你写的最后一段聋人协会主席,想必楼主对协会这样的组织不是很了解的。。这样的协会,很多听障人觉得它没什么声望,觉得它不靠谱。当然这样的组织要设立自己的声望很难,怎么获得声望,首先得为听障人做一些实在的事,更不用说什么主席和听障人打成一片,这样的一个主席,在残联里是没有实权,也没有真正的话语权了。靠一个主席,远远是不够的,需要大家尽力帮助,互相监督,提高自己的水平,提高组织的声望。不然形成一个不良循环,这样组织协会成了摆设。

    这是我以上的个人观点,我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需要大家站出来,指出问题,批评,互相讨论。。

1

主题

55

帖子

55

积分

初级会员

积分
55
发表于 2011-1-16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见解精辟。聋人协会主席不会手语,确实不利于开展工作,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起来,重视手语的作用,关注聋人朋友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签到|Archiver|版权|手机版|听障论坛

GMT+8, 2025-2-13 01: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