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5日凌晨,被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搭乘中国政府派出的包机安全返抵福州。中日的撞船纠纷终以日本的妥协而告一段落,所谓的保留处分,也许是日本在这个事件中留下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我们不必在意。
撞船事件发生后,日本国内的激进势力一再鼓噪对华强硬,提出了诸如召回大使、断绝外交关系,甚至还有人要日本向中国宣战。日本有关方面宣布放人后,还有很多人要求取消放人决定,煽动日本民众的反华情绪,逼政府对华强硬。
对于日本朝野的反应,我们是理解的,外交强硬的后面,是要以国力为后盾的,中国GDP超人,对于日本的冲击远远要超过我们的想象,因为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贫乏,没有战略纵深,不论是其政治还是经济都脆弱无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因为没有钢铁造武器,日本把暖气片、铁栅门、路灯杆都拆了回炉,这样的惨状我想有点年龄的人一定记忆犹新。
大国的衰落是痛苦的,看看今天日本人的失态,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清朝后期中国志士那种疾世愤俗的仰天长叹,陈天华蹈海自尽,留给我们的不只是侠义精神,还有一种深刻的民族屈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有四亿人口、数百万军队的中国,被只有七千万人口的日本打得一败涂地,日本在中国的首都大开杀戒,残杀中国平民超过三十万人,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日本一直有大国梦,但可惜它生不逢时,处地不利,与中国这样的大国为邻,对日本来说颇有“既生喻,何生亮”的痛苦。日俄战争和甲午战争给了日本短暂的梦,但是梦总归是要醒的,中国在醉梦中被日本乘机欺负了,这并不证明中国就没有与日本对抗的资本,中国这头睡狮最终是要醒来的。
完全倒向美国,对日本来说,也许不是心甘情愿的,但是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起飞,与朝鲜战争时美国的军事定货不无关系,日本在战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西方国家为日本产品打开市场大门,日本经济有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日本房地产总价已经四倍于美国,手拿大笔美元的日本人买下了洛克菲勒中心,还扬言要买好莱坞,买下整个日本……就算日本人富得流油,也只是一个小国,当它在美、德、法、英的逼迫下签下《广场协议》,其经济就出现全面衰退,一直到今天也缓不过气。
冷战后,日本原本是有重新选择机会的,当发展经济变成世界主流时,当中国日益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时,日本国内仍然坚持一边倒的基本战略,心甘情愿地当上了美国战略围堵中国的马前卒,让它丧失了翻身的最佳时机。今天的中国已经非昔比,它不只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美国的竞争对手,就算是美国战略东移,它也无法把握这个大块头,它最多只能给中国制造点麻烦,而不能象操纵日本那样影响中国,中国在人民币问题上的强硬立场,是日本决做不到的。
与中国搞对抗是日本没有办法承受的,小泉时代日本人已经尝到了被中国冷落的滋味。这次撞船事件中国人的重手反制,让日本人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对华战略,基于两国的实力和中国的良好的经济结构,中国手中的牌远远多于日本,日本经济二十年无法翻身,中国是国际金融危机中唯一屹立不倒的大国,日本的经济严重依赖于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如果还要服务于美国的遏制战略,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事情上挑衅中国,那无异于自断生路。
撞船事件过去了,但是中日之间的战略博弈没有过去。站在日本人的立场上,我认为它应当冷静下来,对他们的前途进行全面的考量,修正他们的国际外交战略。对于日本来说,在军事上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同盟没有问题,但是基于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它完全有可能在外交上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在中美的非军事对抗中置身事外,在侵华历史上更真诚地反醒,以赢得中国人的信任,这比它夹在美中之间受夹板气要好很多倍。
中国有句老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中日关系已经因为撞船事件受损,现在正处在一个三岔路口,是继续当美国遏制战略的马前卒,还是和中国建立新型的战略合作关系,对日本的前途来说几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