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住在通州的美国人吉姆和他收养的聋哑青年在一起玩牌。这个小伙子刚刚做了阑尾手术。杨杰/摄 在京美国人Jim一家收留流浪汉,培养聋哑人自立能力和意识,助其治愈阑尾炎
一位聋哑流浪汉住在美国人Jim通州的家已八九个月了,在这里他学会了靠捡垃圾谋生,交房租,付手术费。
8月22日,他做完阑尾炎切除手术出院。
结缘 流浪汉爱上老外的家
如果不是在麦当劳碰上Jim一家,20岁左右的流浪青年Izzic没有名字没有家。“Izzic”意为大笑者,是Jim一家给他取的名字。
前晚,加华印象小区,在Jim家的客厅,记者见到了衣着整洁、安静的Izzic,他笑着点头打招呼。如今,他长住在阳台隔出的单间里。
去年冬天,在通州新华大街一带流浪的Izzic,被创办纽带中英文图书馆的Jim和家人带回了家。Jim女儿成了他的美国妈妈。
因热爱中国,75岁的美国老人Jim和他的妻子Lorene、女儿Judy退休后定居北京。从2006年起,他们在通州义务办起英语角,上万人次曾跟他们学习英文。去年底,夫妻俩和中国志愿者创办了公益的“纽带中英文图书馆”,为英语爱好者服务。
图书馆志愿者Jon介绍,近两年,经常看到Izzic在新华大街上的垃圾桶里捡废品,有时去西门麦当劳蹭剩食。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哪里人。
那时的Izzic全身脏兮兮,但Jim一家都会热情跟他打招呼,给他送去发自内心的微笑,并拥抱他。他慢慢学会笑着回应。
去年冬天,天气寒冷,Izzic像往常一样,晚上在大街上找个背风地过夜。一次,Jim的女儿Judy问Izzic,愿不愿意跟她回家洗个澡,Izzic高兴地跟她回去,洗完便不愿离开。Jim说,他们确认Izzic是个好人,没有破坏性,于是让他留下。
相处 收房租培养自立意识
从此,Izzic每天早7点多起床,骑着破自行车外出捡废品,晚上9点多回家吃晚饭。在Jim一家看来,这是Izzic的工作,废品一天能卖一二十元,Judy会帮他把这些几元几角的毛票整理好,收起来。
Jim说,Izzic饭量很大,但除了每天多准备点食品,Izzic没有给他们一家带来什么麻烦,反而带来一些快乐。
有一次,Izzic和Judy的女儿一起画蜘蛛侠,Izzic站起来,单腿独立,两手作爪子状,扮出鬼脸,学起蜘蛛侠的样子,把全家逗得捧腹大笑。
Jim说,他们早已把Izzic视作家庭一员。每天都会教他新的生活技能,帮他学习如何成为家庭的一部分。现在Izzic已会洗衣服,做自己的早餐。
在Izzic收入较多的月份,Jim还会收取他每月200元的房租。Jim说,这样是为培养Izzic的自立意识,家庭的每个人都需要为家做贡献。
帮助 Izzic自己挣钱治病
今年1月5日晚,Izzic突然肚子疼。送到医院后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
Jim一家靠退休金生活,要在中国租房,在美国还收养有4个孩子,属于“月光族”。而Izzic手术费用需要4000元,最终,经过Judy和志愿者多方奔走,通州区民政局和医院,承担了Izzic保守治疗的全部费用,Izzic在医院输了7天液后回家。
Izzic的病情随时可能复发,Judy鼓励他外出“工作”,攒钱治病。Izzic在街上捡废品,甚至帮人停车,由于没资质,他经常被人驱赶,有时还会带伤回家。
8月17日,Izzic阑尾炎复发,前往医院做了切除手术,Judy在手术室外守了他6个小时,但全部费用是Izzic用自己半年所挣的钱承担的。
8月22日,Izzic出院回家。第二天一早,他又上街捡拾废品。
Izzic写的字谁都不认识。Jim说,他已具备基本生活技能,下一步需要由专业人士或机构,帮他进一步提高,比如学习哑语、手语。
对话
“他的血和每人都一样”
新京报:当初为什么会收留拥抱一个脏兮兮的流浪汉?
Jim:人都是平等的,他的血和每个人一样,他受伤痛的感觉和每个人一样,和我们没有区别。
新京报:在家里和聋哑的Izzic怎么交流?
Jim:和他交流非常简单,看着他的眼睛,和他说话,然后辅以肢体动作就行。
新京报:收留他为什么还收他房租?
Jim:给钱了,能让他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每一个人都是家庭的一部分,就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