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东西,只有经历了,才能真正的懂得。
走进无声世界以后,认识了不少残疾人朋友,听障的,视障的,肢体障碍的,有时候会和他们一起出去玩。可是也会因为交流的不便,而没法完全的感受他们交谈的欢乐。曾经觉得,听力的障碍让自己隔绝在正常的交流之外,可以借助的辅助工具又那么少,还不如肢体障碍呢。至少,能自如的交谈,能感受音乐,能听见大自然的声音,听见自己温柔的呼吸和心跳,听见你们的笑声与嬉闹,那是一种多么重要的感官,能让你更感受到幸福,让你与自己和他人的灵魂更贴近。失去了声音,也许比失去其他更让人遗憾。
可是,最近意外的把脚折伤,让我改变了想法。
右脚第三个脚趾不小心撞伤,轻微骨折了,已经进入休眠状态七天,完全不会动。医生说骨头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康复。因为脚趾不会动,也使不了劲,所以只能用脚跟走路。这一走,才切身感受到,真的很不方便,真的很累。走远了,大腿也开始发酸。然后我开始感觉到,身边的肢体障碍的朋友,是用了多长的时间去克服和适应这种累和辛苦,以及每天的不便。他们所需要克服的,并不比听障需要克服的少。然后更加的明白,无论身体的哪一个部位失去了正常的运转,对于人的生活和心理,都是长远的创伤和遗憾。
只是,我身边的这些朋友,他们真的很坚强。先天的,后天的,上天没有把他们纳入常轨,他们却用他们的积极和感恩去回馈,用他们的努力去给生命做表率。一个人的生命是否卑微,不是用身体的完整去衡量,而是灵魂的完整。
而拥有正常身体的朋友们,那是已经拥有了多大的福气?
残疾,在中国,似乎是有些不光彩的字眼。所以曾有朋友跟我说,不希望我挂上这个头衔。可是,对我来说,对我身边的很多残疾朋友来说,这个字眼,它只是一个相类似群体的身份特征,就像美国人,中国人那样,没有任何色彩。或许,色彩,只存在于那些不够懂生命的人心里,存在于那些只有局限的经历,未能企达包容与宽阔的人的心里。在国外,残疾人被称为handicap或者disabled person,就是身体或者心理存在障碍的人,是社会里特殊的一群,某种身份的表征,在言词中并无色彩内涵。人类多元化的基因,多元化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人类躯体的渺小和脆弱,造成了这一群体存在的必然。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智慧去阻止无常的发生,只能唤起自己对身体的关爱和保护,对别人的包容与尊重。
残疾,没有色彩,也不完全是不幸。只是无论身体的那一种障碍,确实每天面对着一种有形或者无形的不方便。这种不便,需要身边的人能够给予帮助和理解,需要身边的人担待与包容,让残障者的生活和心理都能尽量的回到常轨当中,不被主流所歧视和抛弃。
幸而深圳是个包容的城市,残疾人工作和服务也开始日渐成熟完善。身边的很多残障朋友,在政府和亲友同事的帮助下,一样的工作,生活,成家,育儿,她们的脸上一样有着幸福的光。总是忘不了那个漂亮年轻的聋哑母亲,用手语和漂亮的小女儿交谈的场景,那个手不太好的大哥,扛着摄影机奔走在残疾人活动中的场景,还有那个走路不太好的小妹,她的脸上自信坦然的笑容,这样令人感动的场景太多太多,也是这样的场景激励着后天残疾的我,耐心去面对这不方便的每天,每天。
如果你健康,那已经可以骄傲。如果你不健康,却努力健康的活着,那也可以骄傲了。不管发生什么,不要抱怨,应当想办法去适应和克服,勇敢的去担当,还要更加的懂得珍惜与爱。
因为经历,所以理解。引最近看的大片《荒岛余生》的一句话结尾“keep breathing. Because tomorrow, the sun will rise. Who knows what the tide could bring?"
(祝我的脚丫早点睡醒。辛苦了。想对自己,对身边的残疾人朋友,对身边虽然身体健康但在生活中经历着挫折的朋友,说一声,加油。come on。)(在空间里写了这篇文章,转来此处和朋友们分享,无论哪种残疾都是不易,要加油。) |
|